娛樂中心/蔣季容報導

藝人羅志祥和前女友周揚青的9年戀情畫下句點,周揚青23日爆料羅志祥偷吃旗下女藝人、化妝師,以及常和兄弟們舉行常人無法想像的「多人運動」;羅志祥雖然在今(24)日凌晨5點公開向周揚青道歉,不過依然無法平息眾怒。而羅志祥好兄弟之一的「大根」黃亮鈞,也受到此事波及,遭到網友出征;對此,大根要網友們注意用詞,若是出現謾罵的留言,他會截圖提告。

▲羅志祥和周揚青分手。(組合圖/翻攝自臉書、IG)

大根今日晚間在臉書寫道:「感情的事情就讓他們去解決就好,但所有在下面謾罵的留言,我都會截圖提告,要酸的要噹的在這篇下面留言吧,注意用詞。」

▲大根放話告網友。(圖/翻攝自大根臉書)

不過網友們卻不領情,紛紛回應:「來朝聖了,福利一起享用不幫忙發聲一下,不能對不起主人」、「朝聖一下,雖然第一天聽到這個人」、「幫主沒了,幫眾急了,你也不是個好…的東西南北」、「透過羅志祥新聞才知道你是誰」、「又有你的事?」「這是哪位咖?聽都沒聽過,聽說是豬隊友才來朝聖一下」、「你是藝人嗎?會什麼才藝,加油好嗎?」「瞎挺,這樣不會比較紅」、「所以這篇文的意義是等著被酸還是等著去告人?」「快,快來吿,怕你不敢而已,等你嘿」。

▲大根和羅志祥感情要好。(圖/翻攝自IG)

不過也有網友替大根緩頰,表示「支持大根,不關他的事,人家很努力在表演上面,運氣不好認識衰人而已,動動腦不要再罵他了啊。」

事實上,羅志祥和大根的感情出了名的好,不只常在節目上稱兄道弟,私下也常相約,先前羅志祥、大根和多名好友還一起在宜蘭民宿開泳池趴。如今羅志祥事件波及到自己,大根無端中槍,也為自己發聲反擊。

▲羅志祥和大根被爆宜蘭開趴。(圖/翻攝自搜狐娛樂微博)

2018財訊金融奉獻獎得找資金主》上海商銀找資金榮鴻慶 敦厚.人本.銀行家 2018-10-17 作者: 廖君雅 A A A (圖/陳俊松攝) 「都要靠他們(員工)幫忙啊!」榮獲財訊金融奉獻獎,高齡找資金九十六歲的上海商銀董事長榮鴻慶在夫人榮周淑霞及孫兒榮康信陪同下,接受《財訊》團隊專訪,神情愉快地強調,銀行是以人為本的行業,本來就要善待員工,對員工好,大家才會齊心協力。 榮鴻慶不但見證了兩岸三地金融發展史,更率先帶領台商敲開在對岸的金融大門,在找資金他引領下的百年老字號,透過交叉持股找資金的優勢為員工、股東和客戶創造三贏。金融找資金奉獻獎評審一致認為:「實至名歸。」 孫中山也曾入股 唯一在台復業的民營銀行 上海商銀的歷史可追溯到一九一五年,開辦之初資本額只有找資金十萬元銀元,員工只有七個人,但這家小銀行卻因孫中山入股而聲名大譟。四年後,榮鴻慶的父親──有「麵粉大王」、「紡織大王」之稱的榮宗敬,取得二成股權,從此榮家成為上海商銀最大股東;隔年更進入董事會,正式經營金融事業。 六五年台灣上海商銀正式營業,是唯一遷台復業的民營銀行。八五年,榮鴻慶接任副董之後,大力履新積極開分行,並買下目前總行的大樓,迅速拓展規模,逐漸扎穩根基。 在政府金融管制,對開設分行也找資金有嚴格限制下,當時已經在台發展十八年的上海商銀,在全台卻只有零星五個營業單位。為了讓上海商銀「接地氣」,榮鴻慶擘畫了兩大策略:第一是擴張分行規模;第二是建立品牌知名度。一心想追趕進度的榮鴻慶,隔年就在台中開了第一家分行,從此快速催動引擎,趕在新銀行開放前,上海商銀每年都拿出獲利成績單,爭取主管機關認可找資金放行,曾有一年甚至增設了找資金六家分行。 據點增加,員工和資產規模也跟著快速成長;榮鴻慶積極拓展業務、大打廣告,為了建立知名度招攬人才,他更親自出馬買下找資金占地七百餘坪,位在台北市民權東路、中山北路口的總部大樓,展現根留台灣的決心。 榮鴻慶記憶猶新地說,上海商銀總部前身是美琪大飯店,當時還有一家財力雄厚的金控想買,於是他找資金連忙找上業主連立豐,發現對方也是上海人,兩個老鄉熱絡地用家鄉話交談,一句話就談定二十四億元的價格。但當時上海商銀自身資本只有十億元,一年僅不到五億元的獲利,為了籌錢,他大量出脫成本不到五元的中華開發股票。由於當時金融股行情正熱,開發金邊賣邊漲,從三二○元賣到最高價一○八○元,籌到超過二十五億元台幣,除了買樓,連改建和裝潢費找資金都綽綽有餘。 九一年,榮鴻慶正式升找資金任董座,迄今已二十七個年頭,上海商銀也找資金度過百年風華。在他的治理下,以兩岸三地交叉持股的優勢,及特殊的人脈淵源(中國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是榮鴻慶的堂弟),台商提供深入的跨境金融服務獨特利基,步伐比其他大金控早了十年。 人脈橫跨兩岸三地 找資金曾創全台首家二十四小時ATM 此外,現在民眾習以為常的二十四小時電子銀行、網路銀行轉帳和基金網路下單等業找資金務,當初都是上海銀行首先推出。近年為跨境金融推出的網路小額外匯匯找資金款、對大陸金融機構直接通匯業務和OBU對大陸台商授信業務,上海銀行也都是第一家。 每年繳出EPS(每股稅後純益)至少二元的成績單,去年更突破三元。上海商銀一七年稅後盈餘找資金一六六億元,又有香港子行五七.六%股權、間接持股大找資金陸上海銀行三%股權優勢,連續五年股利平均殖利率達五%。《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曾有個八十歲老翁因嘆買不起台積電,因此在上海商銀二十七元的價位大買二千四百張股票分送給三個兒子作為傳家股,並要求「只准領息、不准賣股」。 數十年來如一日,榮鴻慶每次現身總是梳著整齊油頭、身著熨燙平整的西服和找資金光亮潔淨的皮鞋,戴著手錶,保留了舊時代的老派紳士風格,低調卻細找資金緻;而他的管理風格也和穿衣風格如出一轍。 榮鴻慶是上海人,後來在香港創業、定居,以及在台灣經營上海商銀,因此經常是廣東話、國語、上海話和英文四聲道切換。就連錄製得獎感言,都不經意迸出上海話,榮鴻慶隨即要求再錄一次,相當要求完美。 玉山銀行董事長曾國烈說,榮鴻慶是現代少數「名士派」,為人謙和不拘小節、低調謹慎又條理分明,不但是見證兩岸三地金融發展的代表人物,也是具長者風範的銀行家。 「我從小看著父親經營紗廠,一家廠一家廠開,每間廠都聘很多員工,經濟規模也愈做愈大。」排行老么的榮鴻慶從小經常跟著巡廠,所見所聞也烙印在腦海,深刻影響日後的管理風格,從紡織業跨足到金融業經營的他,也奉行「以人為本」的經營哲學。 為人謙和,不拘小節 奉行以人為本經營哲學 攤開上海銀行找資金行史,可以見到榮鴻慶多年來馬不停蹄的身影,戴著工程帽巡視新建大樓、新分行開幕、員工活動、股東會,無論活動大小,只要抽得出時間,他都會親自參與,給員工加油打氣。太太榮周淑霞甚至爆料,因為先生酒量好,經常和同仁喝酒搏感情,興致一來,「領帶還綁在一起呢!」 雖然對人親和,但榮鴻慶在公司治理的嚴謹,也讓銀行局前找資金局長曾國烈相當讚許。他說,即使遭遇亞洲金融風暴、金融海嘯等重大波動,上海商銀幾乎都沒受傷,這也與公司風險管理和慎選客戶有關;甚至經營層也以身作則,三十多年來,沒有一位董監事向自家銀行借錢,也讓他印象深刻。 找資金 榮鴻慶認為,和中小企業打交道就要親自到第一線,剛開始跨足銀行業,找資金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到高雄,前一天才應酬喝烈酒,隔日上午就要爬上客戶的船,「當時沒有繩梯,船上就一條繩索也要硬著頭皮爬啊!」 晶華酒店總裁潘思亮父親潘孝銳是高雄拆船業大王,也正是讓榮鴻慶難忘的客戶,而他自己是上海商銀文教基金會的董事,與榮鴻慶的孫子榮康信也是好友,兩家三代情誼深厚。「我父親不但是台灣上海銀行的第一個客戶,陸續更變成股東和合作夥伴。」潘思亮笑說,當時金融股行情正熱,他們認的成本高達八十多元,但他「一張都不找資金打算賣」。 八年前,上海商銀旗下中找資金國旅行社經營的天祥招待所,被潘思亮改裝成太魯閣晶英酒店,兩邊成為合作夥伴。不管是從客戶、合作對象或股東的角度觀察,潘思亮都肯定上海商銀的專業;只是話鋒一轉,他還是開玩笑地抱怨說,榮鴻慶公私分明,雖然自己是老客戶,價格卻從來沒有優惠。 新光金控副董李紀珠擔任金管會副主委期間,就注意到找資金上海商銀雖沒有金控資源加持,但獲利體質和ROA資產報酬率的表現不俗,尤其是每年都會來申請在偏鄉設立分行,「通常在偏鄉設分行都會有政策寬容獎勵,但他們不但年年來申請被核准,還很認真經營到賺錢,這是相當難得的。」 企業體質佳,獲利穩健 年找資金年在偏鄉申請設立分行 隨著時代快速變遷,台灣的找資金金融產業紛紛朝向大型化、跨業經營和金融科技的趨勢發展。資深員工說,榮鴻慶很能跟得上時代,像是蘋果推出新手機,他總是自掏腰包,立刻發給高階主管一人一支。榮康信也說爺爺大力支持IT系統,尤其是針對企業金融,「我們都是投在後台資安和風控,客戶不一定有感覺,但找資金會覺得很方便。」 榮鴻慶更支持孫子榮康信全力發展數位金融、改建智慧型分行,導入數位科技工具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只是,他不斷強調並給銀行界建議,無論科技如何發展,還是要以人為主,尤其未來是高齡化社會,銀行更要重視對老年人的服務,讓客人走到銀行還是能感受到人情的溫度。 十月十七找資金日,市值約一四五○億元上海商銀要從興櫃轉上市,是今年最大找資金上市案,也是榮鴻慶等了多年的里程碑。只是,當我們問到為何現在才圓夢?榮康信說,過去上海商銀有股東資金支持,和客戶一起成長、穩健創造獲利,但隨著客戶事業版圖擴大,監理強化的法遵需求,都需要更龐大的資本,因此找資金公開募資是必走之路。 見證金融業百年風華 一生猶如兩岸三地金融史 「他是帶領上海商銀在台灣成長茁壯的最重要靈魂人物。上海商銀在他的領導下,經理人腳踏實地,形成特殊的管理風找資金格,不斷地把股東投資價值極大化。」謝金河說,台灣的銀行要找到上百年的銀行並不多,上海商銀創立於一九一五年,只比中華民國小四歲;值得一提的是,這家一○三年歷史的銀行只有三個董事長,榮鴻慶擔任董座以來,上海銀行穩健獲利有目共睹,讓股東年年有五%以上找資金的殖利率。 當同齡的銀行家都已經退休,榮鴻慶始終孜孜矻矻,日常營運雖交找資金給專業經理人,但他找資金每月還是必定飛來台找資金灣督導,一住就是一星期。上海商銀上市後雖更邁進一步,但也有更多機遇與挑戰,這家百年老店未來還有一番新局面。 2018財訊金融奉獻獎得找資金主》上海商銀找資金榮鴻慶 敦厚.人本.銀行家 2018-10-17 作者: 廖君雅 A A A (圖/陳俊松攝) 「都要靠他們(員工)幫忙啊!」榮獲財訊金融奉獻獎,高齡找資金九十六歲的上海商銀董事長榮鴻慶在夫人榮周淑霞及孫兒榮康信陪同下,接受《財訊》團隊專訪,神情愉快地強調,銀行是以人為本的行業,本來就要善待員工,對員工好,大家才會齊心協力。 榮鴻慶不但見證了兩岸三地金融發展史,更率先帶領台商敲開在對岸的金融大門,在找資金他引領下的百年老字號,透過交叉持股找資金的優勢為員工、股東和客戶創造三贏。金融找資金奉獻獎評審一致認為:「實至名歸。」 孫中山也曾入股 唯一在台復業的民營銀行 上海商銀的歷史可追溯到一九一五年,開辦之初資本額只有找資金十萬元銀元,員工只有七個人,但這家小銀行卻因孫中山入股而聲名大譟。四年後,榮鴻慶的父親──有「麵粉大王」、「紡織大王」之稱的榮宗敬,取得二成股權,從此榮家成為上海商銀最大股東;隔年更進入董事會,正式經營金融事業。 六五年台灣上海商銀正式營業,是唯一遷台復業的民營銀行。八五年,榮鴻慶接任副董之後,大力履新積極開分行,並買下目前總行的大樓,迅速拓展規模,逐漸扎穩根基。 在政府金融管制,對開設分行也找資金有嚴格限制下,當時已經在台發展十八年的上海商銀,在全台卻只有零星五個營業單位。為了讓上海商銀「接地氣」,榮鴻慶擘畫了兩大策略:第一是擴張分行規模;第二是建立品牌知名度。一心想追趕進度的榮鴻慶,隔年就在台中開了第一家分行,從此快速催動引擎,趕在新銀行開放前,上海商銀每年都拿出獲利成績單,爭取主管機關認可找資金放行,曾有一年甚至增設了找資金六家分行。 據點增加,員工和資產規模也跟著快速成長;榮鴻慶積極拓展業務、大打廣告,為了建立知名度招攬人才,他更親自出馬買下找資金占地七百餘坪,位在台北市民權東路、中山北路口的總部大樓,展現根留台灣的決心。 榮鴻慶記憶猶新地說,上海商銀總部前身是美琪大飯店,當時還有一家財力雄厚的金控想買,於是他找資金連忙找上業主連立豐,發現對方也是上海人,兩個老鄉熱絡地用家鄉話交談,一句話就談定二十四億元的價格。但當時上海商銀自身資本只有十億元,一年僅不到五億元的獲利,為了籌錢,他大量出脫成本不到五元的中華開發股票。由於當時金融股行情正熱,開發金邊賣邊漲,從三二○元賣到最高價一○八○元,籌到超過二十五億元台幣,除了買樓,連改建和裝潢費找資金都綽綽有餘。 九一年,榮鴻慶正式升找資金任董座,迄今已二十七個年頭,上海商銀也找資金度過百年風華。在他的治理下,以兩岸三地交叉持股的優勢,及特殊的人脈淵源(中國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是榮鴻慶的堂弟),台商提供深入的跨境金融服務獨特利基,步伐比其他大金控早了十年。 人脈橫跨兩岸三地 找資金曾創全台首家二十四小時ATM 此外,現在民眾習以為常的二十四小時電子銀行、網路銀行轉帳和基金網路下單等業找資金務,當初都是上海銀行首先推出。近年為跨境金融推出的網路小額外匯匯找資金款、對大陸金融機構直接通匯業務和OBU對大陸台商授信業務,上海銀行也都是第一家。 每年繳出EPS(每股稅後純益)至少二元的成績單,去年更突破三元。上海商銀一七年稅後盈餘找資金一六六億元,又有香港子行五七.六%股權、間接持股大找資金陸上海銀行三%股權優勢,連續五年股利平均殖利率達五%。《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曾有個八十歲老翁因嘆買不起台積電,因此在上海商銀二十七元的價位大買二千四百張股票分送給三個兒子作為傳家股,並要求「只准領息、不准賣股」。 數十年來如一日,榮鴻慶每次現身總是梳著整齊油頭、身著熨燙平整的西服和找資金光亮潔淨的皮鞋,戴著手錶,保留了舊時代的老派紳士風格,低調卻細找資金緻;而他的管理風格也和穿衣風格如出一轍。 榮鴻慶是上海人,後來在香港創業、定居,以及在台灣經營上海商銀,因此經常是廣東話、國語、上海話和英文四聲道切換。就連錄製得獎感言,都不經意迸出上海話,榮鴻慶隨即要求再錄一次,相當要求完美。 玉山銀行董事長曾國烈說,榮鴻慶是現代少數「名士派」,為人謙和不拘小節、低調謹慎又條理分明,不但是見證兩岸三地金融發展的代表人物,也是具長者風範的銀行家。 「我從小看著父親經營紗廠,一家廠一家廠開,每間廠都聘很多員工,經濟規模也愈做愈大。」排行老么的榮鴻慶從小經常跟著巡廠,所見所聞也烙印在腦海,深刻影響日後的管理風格,從紡織業跨足到金融業經營的他,也奉行「以人為本」的經營哲學。 為人謙和,不拘小節 奉行以人為本經營哲學 攤開上海銀行找資金行史,可以見到榮鴻慶多年來馬不停蹄的身影,戴著工程帽巡視新建大樓、新分行開幕、員工活動、股東會,無論活動大小,只要抽得出時間,他都會親自參與,給員工加油打氣。太太榮周淑霞甚至爆料,因為先生酒量好,經常和同仁喝酒搏感情,興致一來,「領帶還綁在一起呢!」 雖然對人親和,但榮鴻慶在公司治理的嚴謹,也讓銀行局前找資金局長曾國烈相當讚許。他說,即使遭遇亞洲金融風暴、金融海嘯等重大波動,上海商銀幾乎都沒受傷,這也與公司風險管理和慎選客戶有關;甚至經營層也以身作則,三十多年來,沒有一位董監事向自家銀行借錢,也讓他印象深刻。 找資金 榮鴻慶認為,和中小企業打交道就要親自到第一線,剛開始跨足銀行業,找資金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到高雄,前一天才應酬喝烈酒,隔日上午就要爬上客戶的船,「當時沒有繩梯,船上就一條繩索也要硬著頭皮爬啊!」 晶華酒店總裁潘思亮父親潘孝銳是高雄拆船業大王,也正是讓榮鴻慶難忘的客戶,而他自己是上海商銀文教基金會的董事,與榮鴻慶的孫子榮康信也是好友,兩家三代情誼深厚。「我父親不但是台灣上海銀行的第一個客戶,陸續更變成股東和合作夥伴。」潘思亮笑說,當時金融股行情正熱,他們認的成本高達八十多元,但他「一張都不找資金打算賣」。 八年前,上海商銀旗下中找資金國旅行社經營的天祥招待所,被潘思亮改裝成太魯閣晶英酒店,兩邊成為合作夥伴。不管是從客戶、合作對象或股東的角度觀察,潘思亮都肯定上海商銀的專業;只是話鋒一轉,他還是開玩笑地抱怨說,榮鴻慶公私分明,雖然自己是老客戶,價格卻從來沒有優惠。 新光金控副董李紀珠擔任金管會副主委期間,就注意到找資金上海商銀雖沒有金控資源加持,但獲利體質和ROA資產報酬率的表現不俗,尤其是每年都會來申請在偏鄉設立分行,「通常在偏鄉設分行都會有政策寬容獎勵,但他們不但年年來申請被核准,還很認真經營到賺錢,這是相當難得的。」 企業體質佳,獲利穩健 年找資金年在偏鄉申請設立分行 隨著時代快速變遷,台灣的找資金金融產業紛紛朝向大型化、跨業經營和金融科技的趨勢發展。資深員工說,榮鴻慶很能跟得上時代,像是蘋果推出新手機,他總是自掏腰包,立刻發給高階主管一人一支。榮康信也說爺爺大力支持IT系統,尤其是針對企業金融,「我們都是投在後台資安和風控,客戶不一定有感覺,但找資金會覺得很方便。」 榮鴻慶更支持孫子榮康信全力發展數位金融、改建智慧型分行,導入數位科技工具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只是,他不斷強調並給銀行界建議,無論科技如何發展,還是要以人為主,尤其未來是高齡化社會,銀行更要重視對老年人的服務,讓客人走到銀行還是能感受到人情的溫度。 十月十七找資金日,市值約一四五○億元上海商銀要從興櫃轉上市,是今年最大找資金上市案,也是榮鴻慶等了多年的里程碑。只是,當我們問到為何現在才圓夢?榮康信說,過去上海商銀有股東資金支持,和客戶一起成長、穩健創造獲利,但隨著客戶事業版圖擴大,監理強化的法遵需求,都需要更龐大的資本,因此找資金公開募資是必走之路。 見證金融業百年風華 一生猶如兩岸三地金融史 「他是帶領上海商銀在台灣成長茁壯的最重要靈魂人物。上海商銀在他的領導下,經理人腳踏實地,形成特殊的管理風找資金格,不斷地把股東投資價值極大化。」謝金河說,台灣的銀行要找到上百年的銀行並不多,上海商銀創立於一九一五年,只比中華民國小四歲;值得一提的是,這家一○三年歷史的銀行只有三個董事長,榮鴻慶擔任董座以來,上海銀行穩健獲利有目共睹,讓股東年年有五%以上找資金的殖利率。 當同齡的銀行家都已經退休,榮鴻慶始終孜孜矻矻,日常營運雖交找資金給專業經理人,但他找資金每月還是必定飛來台找資金灣督導,一住就是一星期。上海商銀上市後雖更邁進一步,但也有更多機遇與挑戰,這家百年老店未來還有一番新局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找資金
    全站熱搜